
汨罗融媒体讯(记者 胥扬 周敏)"屈子祠中桂,年年吐异香。精忠昭日月,青史永流芳。"在屈子祠,有四株300多年的桂花树,两金两银。古桂花分布于祠堂四个天井,枝繁叶茂、枝干遒劲,主干周身遍布苔藓,沧桑厚重。每年深秋时节,古桂满树繁花,馨香四溢。

古桂花守护的屈子祠又称屈原庙、汨罗庙。它始建于汉代,历朝历代曾有重修。现存屈子祠为乾隆皇帝1754年下敕重修的,距今已有267年的历史。
古树300余岁,祠堂267岁,树为何比祠堂年长?屈学专家刘石林先生告诉我们,玉笥山是屈原晚年居住的地方,从前的屈原庙并不在玉笥山上。"这里从前是一间佛寺,当时就有了这四棵桂花树。庙荒废后,乾隆十九年(1754年)知县陈钟理在这里重修屈子祠,因此,树比祠堂年长。"

据记载,屈原在汨罗江殉国后不久,当地人就开始为其立祠庙的。罗含的《湘中记》、盛弘之《荆州记》和明《一统志》,详尽记载了南阳里、罗渊、玉笥山、屈原庙、县城之间的位置关系。历经8次大的修缮和重建,到明嘉靖年间,屈子祠的位置第一次进行了大的搬迁。湘阴知县戴嘉猷撰拆南阳寺僧舍迁建于"公悦围北",即现在玉笥山对面汨罗江的河州上,复名汨罗庙。嘉靖二十二年,湘阴知县梁汝珍又相继续修。崇祯初年,余自怡任湘阴知县,他在崇祯四年(1631年)又号召"同士民捐金三百两",将庙修葺一新。清雍正九年(1731年),下敕重修,并加春秋二祭。乾隆十九年(1754年)知县陈钟理重修屈子祠,历时一年有奇,"其前为骚坛,又其前为独醒亭、招屈亭,又其前为濯缨桥",又更名为三闾大夫祠。同治八年(1869年),乡贤集资再次修缮,书院也同时恢复,祠庙再次被更名为屈子祠,这就是现存的屈子祠。
狄树摄
2001年6月25日,屈子祠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同时也是全国现存纪念屈原的唯一古建筑。
一审:刘嘉玉
二审:游 岚
三审:谢 江
责编:胥扬
来源:汨罗市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“正义无声 震耳欲聋” 湖南举办残疾人普法观影活动
湘超长沙队抵达永州 巅峰对决 一触即发!
湘潭队终于赢了!客场3:0大胜怀化队 6轮过后终于迎来“幸运7”
株洲队1:0战胜常德队!是运气还是实力?
主场争锋 势不可挡 邵阳队夜训强度拉满
祖国不会忘记抗美援朝纪念日 双清区人武部官兵看望老兵
最强兄弟助威团来了!永州加油!
总书记的关切·落地的回响 | 物流降成本,经济运行更高效
下载APP
分享到